围绕企业生存与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成产学研用等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在集团的支持下,物测院公司成立了“物化遥数据综合应用与地质勘查技术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辽宁省物化遥数据平台系统,搭建服务沈阳、辐射辽宁、面向国内外的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研发中心建立之初,得到了东北大学刘善军教授、吉林大学陈圣波教授、原辽宁省地矿局付海涛总工等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2019年10月23日,该研发中心被集团工会命名为“地矿集团专家创新工作室”。 研发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3人,高级职称的3人。 建立研发中心的创新点有5大方面:核心数据融合;企业上云;与东北大学成立物化遥协同创新中心;推动集团所属各单位以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授权共享整合资源;为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研发中心创建以来,取得了显著业绩,大大推进了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近3年,完成创新成果16项,拉动的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已达2000余万元,获得省厅科技奖项3项。 在物测院公司有这样一群巾帼英雄,她们坚守基层一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付出,积极投身到公司经济建设中,在各项工作中起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始终秉承着将科研精神融入到勘查项目中的理念,注重以往勘查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对每次野外数据采集都严把质量关,对每个勘查成果都认真研究,反复解译,力求做到精确、精细、精准,一直都在为提高物探解译精度和水平而努力,为勘查开发工作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 黑龙江省萝北县工农村石墨矿详查项目,探获一处特大型石墨矿。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估算全区石墨工业矿石量(331+332+333)矿石量12423.13万吨,矿物量1522.80万吨,固定碳平均品位12.26%。获辽宁省2019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瓦房店金刚石勘查项目中,研发中心投入了大量科研工作,将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航磁资料解译中,有效提取弱异常,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的实施与六队公司“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协作、与地勘院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提出并设立了“井中物探在金刚石勘查中的应用”项目,本年度即将施工。 2019年4月,研发中心与辽宁省高分中心、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遥感所的遥感专家密切联系与沟通,中标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委托业务《松辽平原西部黑土地卫星遥感综合调查》。 该项目为公司拓展了业务范围,开启了遥感业务的大门,由本研发中心负责完成松辽平原西部10万平方千米黑土地质量卫星遥感调查,公司为此配置了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等设备,在遥感数据收集、解译、野外查证工作的基础上,分别解译了1985、2000、2017三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沟、沙化、盐碱化,收集了气象数据、经济数据等,对工作区黑土地土壤水土流失情况、盐碱地、沙化等进行了评价和原因分析,项目成果对解决黑土地土壤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成果得到了沈阳地调中心的认可和好评。 公司在完成辽宁省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项目的基础上,对化探方法和资料开展深入研究,在领导的支持和研发中心充分的准备下,今年4月,成功中标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出台辽宁省地方标准《辽宁省海砂鉴定标准》”项目。 该项目通过在辽宁省的海岸线上取有代表性的海砂和主要的河流河滩上的河砂及陆地平原上的砂样,通过主要离子浓度的统计对比分析,最后制定一个适用于辽宁省海砂和河砂的鉴定标准,为辽宁地勘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精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中探索物探深部找矿方法,提出盆地传导型地热等三大典型矿种的精准探测模型,项目获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该项目对沈北新区地热井的布设起到指导作用,近期,在颇家屯地区施工一眼地热井,井深2800米,水量1000t/d,水温65℃。 该研发中心成立后与东北大学共同利用校企各自优势,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提供的卫星影像遥感数据资源的支持下,着重开展创新技术研发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的同时,引领公司技术创新、提升公司人员能力、开拓公司服务领域。本研发中心所建立的数据平台涵盖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水文及生态等数据,将建院以来的基础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增强处理分析力度,可服务于地质、环境、农业、规划等众多领域。围绕我省地、物、化、遥技术需求,开展多源协同分析,实现业务协同,形成研发和产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闭环体系。 遥感是天眼,属于上天;物化探探测技术可以入地和下海,因此物化遥的融合就是“上天入地下海”的融合。本研发中心协同东北各大数据中心,打造科学、有效地、适应社会需求的研发合作模式,助力物测院公司未来的发展再上新台阶。